窯裡燒它千百度 木燃迴守
作者: 鄭義融

 

 
窯裡燒它千百度 木燃迴守 文圖 / 鄭義融
 
     有好一段時間,愛好柴燒的陶友多了起來,邀一群同好共同建造柴窯,體驗柴燒過程,尤其陶坯呈現獨特落灰效果,往往是開窯時最大的驚喜。其間最大的樂趣就是,將薪柴投入窯中,想像灰流氣燄與火共舞情境,隨著溫度的昇高,窯裡變化多端,彷彿是運作某種自然生態的形成一般,只是需要掌控的變數太多了,從窯的結構、陶坯排列、薪柴選擇、尺寸與投入速率等等都是,目的都是期望能燒到所要的火度,以及落灰效果,每一個有經驗的燒窯者都有獨特的期待與實踐方式,正是它最饒富興味,頗為有趣的地方。

     柴窯以薪柴為燃料,以定期修伐的果樹樹幹最適合,或是製材廠原木下腳料也不錯,切勿用廢棄的模板或傢具等木材。陶坯在窯裡燒上攝氏溫度高達千百度,燒窯者需要一能準確顯示溫度或熱能狀態的工具,最常見的是以熱電偶(Thermocouple)測温的溫度儀表,以及測溫錐(Pyrometric Cone)或測溫環(PTCR)。熱電偶溫度計可以即時掌握窯內各單點位置的溫度,最為方便,但是對於熱能變化掌握就要靠測溫錐與測溫環。測溫錐通常置於近觀火口處便於透過目視其熔彎程度,得知該處火度,也有以勾出預先置放的試片來確定該處火度的方法。測溫錐與測溫環可以多點放置於各處,待燒成後,瞭解窯內熱能立體分佈狀態,與火流動態的記錄最為完整,對於窯結構,窯品排列疏密的效能規劃,也是最好的經驗參照值,多數燒窯者會觀察窯內火度與氛圍,但切勿長時間目視以免對眼睛造成傷害。


     相對地,即使現代電氣或瓦斯窯技術已相當成熟方便,世界各地仍很多柴窯使用匣缽以隔絕落灰的方式燒製精緻的陶瓷器,因為其所燒成的釉彩與坯比較能融為一體,而且具有無可言喻的自然風韻,確為電氣或瓦斯窯較難達到的效果。而柴燒後期的關鍵時刻,或者要燒製青瓷、霽紅以及鈞釉等需要還原性窯氛時,操作更是複雜,需要注意火膛、觀火口與煙囪的狀況,尤其火孔眼所吐出火舌形狀的觀察,來回巡守,是體力與耐力的艱難考驗,也是經驗的累積,但是辛苦會在作品出窯一刻轉為驚喜,或是些許的失望,許多人大概瞬間就會決定下次還要不要參與柴燒,不過總體而言,柴燒的樂趣在於身心的全然參與,是一輩子值得至少一次體驗的歷程。



 
網上學習  進階參考

詞彙
熱電偶- http://www.twwiki.com/wiki/%E7%86%B1%E9%9B%BB%E5%81%B6
 
視訊
測溫錐(Pyrometric Cone)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2zmY4SQkl8
測溫環(PTCR)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oNhKWU_-Nw
柴燒窯溫-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R_b51kZi74

 
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