翁國珍 — 用雙手思考土與釉
作者: 龔宜琦 / 陶藝家: 翁國珍

 
翁國珍  用雙手思考土與釉 文圖/ 龔宜琦
 
陶藝界有兩個翁國ㄓㄣ,哥哥翁國禎,人稱大翁,弟弟翁國珍,人稱小翁,兩人相差七歲。
 
翁國珍是鶯歌人,幼年時隨父執輩到苗栗窯廠工作,在那成長,從小生活中除了陶土還是陶土,十六歲時北上在鶯歌陶瓷工廠工作,超過五十年的經驗,讓他對陶土有深厚的認識,到今天,他仍喜歡用腳踩陶土,用雙手揉土。人稱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陶土是製作陶器的基本材料,陶土煉製的細密度影響作品的形成,許多人在拉坯時會失敗,多半因為土中含有氣泡,或者乾濕度不均勻,若事前功夫做得夠扎實,拉坯成形自然容易得多。對他來說,一個真正的陶藝家,應該保有尊重材料的基本態度,是從揉土開始。揉土好像太極拳的起式,看似簡單,但包含一切太極拳原理在裡面。他揉土猶如打太極拳,漸漸練成內功,三四十公斤的陶土,一次揉成,甚至放上拉坯機,理土時拍打的掌力,如果沒有內力,身體是無法承受的。
 
翁國珍對陶土的要求還不止於此,他要求是從土地裡開採出來的「原礦土」,他不要配方土,也就是合成土,那裡面缺乏微量元素,泡出來的茶絕對不好喝。當下我們就實驗了三種不同坯土的杯子,相同的茶湯,竟然有層次差別,真是奇妙哇!最能感受茶湯甘醇的杯子,就是用台灣陶土做的,另外兩個是瓷杯及宜興土製的杯子,真的馬上映證台灣茶要用台灣土做的茶具,才會好喝!台灣的茶香氣最美、甘醇、喉韻,配上台灣陶土製作的茶壺,相得益彰!宜興壺燒成溫度低,孔隙度夠大,但保溫不足,不若台灣壺,可讓茶湯在壺中翻滾,讓茶葉釋放出骨子裡的味道。一般陶瓷器上又有一定的厚度,南宋官窯曾經嘗試釉比胎厚,後代已成絕響,沒有繼續發展這條路,釉色開始從單一青白色,發展彩繪及多樣釉色,沒有人再思考過釉與胎的關係。
 
翁國珍對土的深刻感受,在作品上,對坯體乾濕度的拿捏,讓坯體表面有些乾裂的紋路,像是乾涸的大地,像裸露的地表,也是他對土最原始的接觸,釉則像大地覆蓋的皚皚白雪,雪在地表會堆積、崩塌、傾斜,好像釉在窯裡的變化,無法預測,他嘗試將釉上到超乎一般的厚度,最厚的有到12公分,燒出來的作品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千變萬化。他也嘗試在茶杯上厚釉,讓飲者在接觸茶杯的那一刻,感覺厚實溫暖,他俏皮地取名「吻杯」。
 
翁國珍拉坯功力是隨心所欲,他捨棄完美的造型,追求拉坯造型更多的可能性,隨意地變換中心點,拉坯後自然流暢的變形,他想讓拉坯不再只是拉坯,釉不再只是裝飾,獨特的眼光造就他作品辨識度極高,自然而然地散發魅力,與眾不同。
 
 
翁國珍作品欣賞

 
    
 
 
    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