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作自述
人生而孤獨。而身為一個創作者,更需要大量面對。一個人在工作室思考、做作品、面對空白,或隻身出國駐村,接觸種種陌生的人事物等。這些孤獨,在侵蝕創作者身心靈的同時,也賦予了他更真誠易感的心性,在這樣的狀態下,聲音流入了,影像流入了,各種四面八方的細微震動鼓膜,在內心產生共鳴,再化身為作品,以另一種語言與他人交流。所以,孤獨對創作者而言是必要之惡,既討厭孤獨帶來的寂寞,又需要孤獨帶來的充盈。
作品「不可一世的孤獨」,是2014年我去日本「陶藝之森」駐村時的感受。那是一個地廣人稀,被大片自然環抱的地方,在國外語言不通的時候,長時間的靜默讓她更能深刻感受環境:喧囂的蟬鳴、深沉夜晚中悶哼的柴窯、劃破夜空的流星、在遠方路燈下若隱若現的母鹿…..讓我領悟大自然的孤傲,引發了這系列的聯想。「在林中」,則是住在高雄橋頭時的經歷。那裡樹多,茂密的樹枝拔地而起,爭相往密林中小小的一片天空伸展,給我很大的震憾與啟示,因此那些樹枝與氣根的纏繞糾結,反覆地出現在作品當中。而「秋」,則想用更抽象的方式,表達秋日的多愁善感與脆弱,因此在材料上,用衛生紙與泥漿層層堆疊,製造出薄弱而凹凸不平的表面,再以釉粉隨意自由地撒上,不知道會有甚麼效果,也不知道它顏色是甚麼,讓材料自己說自己的故事。「休息姿態」系列,營造的是種頹然的氣氛,然而這種頹然還沐浴在仍在燃燒的溫暖夕陽下,等待休息後的黎明與出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