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作是生命的出口,因為不用向任何人報備,只需要盡情地發現自己、展現自己。
源於陶藝
1975年生於台南的許瓊文,父親為公務員、母親從商,還有一弟一妹。從小就喜歡畫畫的她,高三才知道可以報考大學美術系,於是到畫室學畫、準備重考,考上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公費生。父母因個性不合在她大一那年分開,那時正好加入學校的陶藝社,與泥土的直接接觸及身體上的勞動讓她忘卻生活中的苦悶,於是愛上了陶藝,也許下走進創作領域的心願,更為自己找到生命的出口。1997年畢業進入教職工作後,仍積極為自己安排聯展、個展,持續保持在創作狀態中,2000年轉職回台南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,2004年考上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,當上了全職學生,一路跟緊自己的夢想。
在研究所之前,許瓊文的創作主要以模具壓製臉部,再進行變形、組合,傳達人性被扭曲、無助的狀態。研究所時期,創作主題延續了對人性的批判,但為了表現出透明、柔軟如皮膚般的質感,在張清淵老師的支持下,加上半年時間在美國當交換學生的經歷,讓她有了實驗的勇氣,在畢業製作上大量採用矽膠和塑膠等媒材,表現出她想要的透明感,也滿足她立即想看到成果的創作方式,但卻也因此未能進一步學習陶藝製作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