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2年生於臺北的阮俊隆,從小喜歡畫畫,雖然家人不支持,高職電子科畢業後仍立志且積極成為出色的設計師,直到1991年,在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十年後,為了緩解過度疲勞的眼傷以及工作壓力,在逸青陶藝教室體驗捏陶;原本只是玩陶放鬆行程,未料玩出了興趣,還參與多次聯展,逐漸有專心做陶、一輩子做陶的想法,期待能找到做自己想做、實現自己想法的工作內容與環境。
1992年底,他辭去相互廣告公司的設計工作,買了二手電窯及轆轤機,在台中霧峰一處農舍,成立了工作室,從茶壺等小作品開始。因不喜歡轆轤機的噪音改以手捏成形,且不滿足電窯單一的燒成效果,之後嘗試燒瓦斯窯,2001年驚喜發現柴燒質地多變的魅力,便開始著手研習燒柴與蓋柴窯。
阮俊隆的柴燒創作主要是從翻閱書籍學來,尤其是蓋柴窯。他選擇與自己理念契合的日本備前古窯為借鏡,除了透過書籍研讀,認知與了解自己喜歡的作品是如何燒成,也會走訪日本欣賞自己心儀的作品,並登門拜訪作者的工作室。經過充分了解與認知後,於2003年在國姓鄉自宅,築構一座6公尺長的備前登窯。
為了追尋與詮釋心中柴燒的美,首先面對的問題是「土」,因而開始尋找土礦,挖土、篩土、練土,薪材的裁整及作品的創作成為他的日常。雖然土礦與木柴在台灣並不容易取得,阮俊隆不為所困,依然認真學習備前燒陶人的經驗與精神,作品均不施釉,直接入窯燒成,幾經摸索試驗,慢慢尋得燒柴窯的興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