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持續進行的創作以喪傷的生命經驗作為基底,逐步發展為章節式系列作品。內容涵蓋對生命的思索、材質的探討與情感的書寫,透過儀式性的手法回應消逝與未知的感受,作品從家族相簿中遺留的影像切入,追索記憶,思考生命的延續與留存。
《遺忘的產物》發想源自 2024 年初,凝視母親帶回整理外婆遺物時,發現的幾張家庭照片,影像內容囊括了外婆與至親至愛們在人生不同階段的紀念合影,也有少女時期堆滿笑容的獨照。緊黏在妝台上的遺影,紙質表面殘存反覆黏貼的膠痕,留下了隨主人歷經的歲月與移動軌跡。這些原本靜默的平面影像,彷彿也因消逝情緒的籠罩,及「有魂無主」的隱形標記,而強烈地散發出「勿忘我」的呼喚。
面對消逝所伴隨的遺忘憂懼,進而催生出了紀念、追悼、回憶的動力,而本展覽試圖回探並凝視的,正是這份曾經深刻卻不斷鬆動、甚至模糊的記憶。透過反向再製的藝術實踐,以創作過程中的勞動與思索,再次經驗歷史,延展出記憶再現的可能。本次創作視角也首次由私我的家族相簿,擴展至更宏觀的記憶場域,帶著懷舊之情回望家鄉地景的變遷,以及對外婆遺留植物的精神性追索。
作品使用陶瓷作為主要創作媒材,試圖將其恆久卻易碎的材質語彙,與記憶的存在樣態連結,並透過反覆且大量的實驗,將材料推向嶄新的可能性。視覺方面,集結了日常經驗的觀察與轉化,例如藍色的遺影來自街邊海報長時間日曬後褪色至僅剩的藍色色階。這樣的結果來自四色印刷中藍色油墨為套版的最底層,因此在褪色時也是最後消失的顏色。這層藍,承載了具時間的線性感受,以及預示藍層也退去之後終將成為空白的失落。絲狀陶片源自碎紙經驗,細條狀紙張上殘存的訊息與影像,有著模糊難辨卻耐人尋味的牽引。我運用這樣的視覺基底,將條狀陶片組構成平面,再絹印上影像,經燒製後自然裂解、收縮,呈現出一種脆弱、消散的視覺表徵。
創作時的勞動與爬梳,如同探險般挖掘這些最真摯的感受,試圖將這些心靈的空缺轉化為感性的物質形式,作為創作的實踐。本展覽希望帶給觀者的是我面對記憶消散的獨特感性,同時也是對於陶瓷材質的運用與思考,盼望觀者能在場域中感受到具有溫度與時間性的呈現。
開幕茶會:2025.7.5(六)15:00-19:00
展期:2025.7.3-7.6
時間:14:00-19:00(週日、一休)
地點:伊日後樂園 BACK_Y
地址:臺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